【本報訊】馬祖成立國家地質公園的意義何在?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林俊全指出,馬祖地質公園設立的目的,除了希望達到保育馬祖特殊地質、地形景觀外,同時也希望能藉由地景保育創造地方感,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林俊全表示,馬祖做為地質公園,主要有地質生態景觀、戰地風光、宗教文化及聚落建築等四項特色。
馬祖列島海岸線相當長,主要為岬灣相間的海岸型態。這些島嶼在冰河時期都是與中國大陸相連的。過去一萬年來,全球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全球氣溫暖化,海面快速上升,使得馬祖地區呈現列島地形。馬祖地區各島嶼之岩石主要由中生代(距今約2.5億至6500萬年前)之花崗岩類岩石所組成。地表有流紋岩質火山岩出露,以及在花崗岩類的岩石中,有較晚期的岩漿侵入更老的岩體,形成不同顏色的岩脈。馬祖地區地形起伏受到地質構造相當程度的控制。花崗岩岩層質地較堅硬,不易風化,即使是表層的岩石也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風化成一薄層土壤。
到馬祖進行地質公園之旅,生態的觀察也是一個重點。其中鳥類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馬祖總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特殊,很多鳥類選擇在此度冬或是過境,也有少數候鳥在此繁殖。被列為瀕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發現與繁殖,更為馬祖鳥類研究帶來驚羨。
植物生態是馬祖另外一個特色,過去馬祖土壤貧瘠,多裸露地,歷經軍民大力植樹造林,今日馬祖除岩壁島礁外,幾乎都有植被覆蓋。地理接近中國大陸,可見到一些與台灣相異的物種,如紅花石蒜、馬祖卷柏、馬祖百合、馬祖石蒜等,在不同的季節綻放,得天獨厚的植物群落,皆維持著原始生態,深具地方特色。
坑道是馬祖地質公園最重要的地景之一。南、北竿都有北海坑道,以及東引的安東坑道都是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花崗岩鑿成不同類型的坑道,都具有觀賞性與故事性,同時也說明馬祖地質公園的獨特性。坑道中的花崗岩、閃長岩節理並不發達,經過開挖後可以看到坑道的內岩石的狀態,也可以看到較晚期的岩漿侵入較老岩體內,這些侵入岩體的顏色與組成常常與周圍的岩石不同。
馬祖早期居民多由福建的連江、長樂等地遷徙而來,所沿襲的廟宇建築多以閩東式封火山牆建築為主。包括顏色鮮明、造型特別的廟宇火形封火山牆建築,以及比較和諧樸素的民居水形封火山牆建築。早年馬祖人大多從閩東一帶而來,將鄉土神祇如白馬尊王等作為移民地的信仰,成為地方的文化特色。許多相關事蹟顯現了民間信仰的多樣風貌,其中媽祖便是一個地方主要的信仰,這些廟宇的建築材料,除了從大陸運來的福州杉木外,多半就地取材,具有地方特色。尤其石材的選用,更是從事地質公園之旅最好的觀察對象。
馬祖的建築,也是所謂的閩東建築,是最富人文氣息與特色的地景,北竿的芹壁村是馬祖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閩東聚落,四落水式紅色屋瓦和厚樸花崗石組成的閩東家屋,背山面海,隨地勢而建的石頭屋,形似印章。屋牆部分,比較講究的採用人字砌法,石材整齊平整,通風透氣,所以又稱為會呼吸的房子。「殺朱拔毛」、「反共抗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等標語烙印在屋壁上,為早年的時代背景做了最佳的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