ㄆㄚㄑ一ㄡ(jiou)的漢字寫法蠡測?/陳高志
一、問題提出
長輩口中所說的ㄅㄨㄟ ㄌㄨㄥˋ(pui lu?ˋ),語意是「飛機」,漢字應寫成「飛船(輪)」;口語說ㄎㄚˇ ㄌㄚˋ ㄌㄧㄢ33,詞意是「腳踏車」,漢字應寫成「骹踏輾」;童養媳婦結婚叫做ㄧㄢˇ ㄇㄨㄥˋ(mu?痯ˋ)漢字應寫成「圓房」。漁民鄉親口中說的ㄆㄚ ㄑㄧㄡ(jiou),語意是打樁,但漢字該怎麼寫?實在令人傷透腦筋。
二、本論
民國50年代之前,ㄆㄚ ㄑㄧㄡ(jiou)是馬祖漁民的重要經濟活動之一,它是捕撈蝦皮作業的唯一方式。從夏天之前的「辦季頭」到漁民的「剖篾」,並且用稻草包竹篾的「搦索(ㄋㄧㄝˋㄌㄛˊ nieˋ l oˊ)」,然後再進一步的「(糸奓)索(ㄉㄚ ㄌㄛˊ ta l oˊ)」?衾,構成漁村辛勤工作和期盼豐收的情景。但是,民國60年代之後,漁產枯竭,人口嚴重外流,造成傳統漁業的式微。往日風光不再,與ㄆㄚ ㄑㄧㄡ(jiou)有關的一切事宜,逐漸淡出年輕子弟的記憶匣子,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吾鄉馬祖,自從楊縣長上任以後,他念茲在茲的想復原此項傳統捕撈的作業技巧,至少要讓曾經出現過的祖先智慧留下雪泥鴻爪供後人緬懷。這個思維和做法,站在文史工作的角度來看,確實是有高度與挽瀾的壯志的。最近幾年,因為研究母語的關係,我特別注意到各行各業的鄉親們討生活的拚搏歷程,所以在撰述本稿期間,將童年記憶所得,多次向好友建國兄請教,蒙潘兄解說,讓我獲益良多。同時也感謝他傳來一幀魚網和ㄑㄧㄡ的模型結構圖給我做參考,這個模型圖將來若能公開發表,不但能勝過千言萬語的解說,而且能一目瞭然的知曉關鍵竅門所在。身為海洋子弟的我們,必然會因此向充滿智慧的祖先表示無限的敬意。
沒錯,ㄑㄧㄡ的功能就是如同「樁」,但打樁的馬祖方言說ㄆㄚk ㄉㄡㄥ(tou?痯),所以,ㄆㄚ ㄑㄧㄡ(jiou)勢必要找另一個漢字來表示。ㄆㄚ ㄑㄧㄡ(jiou)之前,俗稱船老大的「老艄(ㄌㄡˋㄌㄚˇ)」,須憑經驗決定布樁的地點,作業過程是費力費工的。樁打好後把定置網固定在上面,這個動作叫做「羈網(ㄍㄧㄝˋㄇㄛㄩ兀^ kieˋm?y?^)」,此時的定置網會隨海流而張開,靜待蝦皮入網。地方上的文史工作者將本詞語寫成「拍楸」或「打楸」,這是權宜作法。在找不到本字可用時只好借同音字暫用,這本來就是漢字的假借手法,是無可厚非的。
我曾經根據說話者的語音逆向推測,在古文獻中找到「(石舟)」字,此字的反切音讀為「之由切」,字義為「舟中石也。」語音是符合了,但字義太過簡略,無法得知此物在舟中所扮演的腳色,故遲遲不敢貿然選用(說詳後)。最近重讀《周禮‧考工記》卻意外發現新的線索。《周禮‧考工記‧輈人》:「故登阤者,倍任者也,猶能以登。及其下阤也,不援其邸,必緧其牛後。、、、。」經文的意思是:「車輛上斜坡時可以很費力地爬上去,下坡時若不拉住車尾,緧必超越牛尾使車廂傾倒。」文中的緧,是一種由生革縷製成的繩索,從牛尾之下引而向前,和繫軛之繩索相接,讓車斗固定。鄭玄注解說:「故書緧做(魚叟),、、、關東謂紂為緧。」我們姑且順著古人的意見往上回溯。揚雄《方言》說:「車紂,自關而東謂之(糸秋),、、自關而西謂之紂。」《廣雅‧釋器》:「紂,緧也。」王念孫《廣雅疏証》說:「緧、(糸秋)、 並同。」綜合前述,就「抓緊」、「拉住」的語意來看,紂、(魚酋)(鞦)、緧、(糸秋)、(魚叟)、(魚酋)(鰍)、輈等字皆可選用。但是,若把音讀不符的字、或已經久久不用的字排除,到最後只剩下「(革酋)」與「(魚酋)」了。
(魚酋)也可以寫成鞦,今天的盪鞦韆就用到它。盪鞦韆時繩索的一端必須抓住一個定點,然後才能做上下前後擺盪。(魚酋)就是泥鰍,能鑽入河湖泥淖是它的特性,此字除了做名詞 以外也可以當動詞用,詞意是「踩踏」、「按壓」等。(見《莊子》的〈至樂篇〉和〈秋水篇〉,後來字體寫成趥。) ㄆㄚ ㄑㄧㄡ(jiou)是很費體力的工作,工作者出海之前一定要吃乾飯,否則體力無以為繼,到達魚場,要同心齊力的把ㄑㄧㄡ打進海床沙底,我個人認為ㄆㄚ ㄑㄧㄡ(jiou)寫成「拍(魚酋)」較為妥適。
因為筆者主持〈馬祖福州語資料庫〉的建立專案,為了語言田調工作,三年前由王建華校長介紹拜訪仁愛村耆老陳其灶先生,據陳先生說,馬祖拍 的型態受海床地質影響可分成兩種。屬砂質海域,「 」就可以直接打入海底深處;若屬岩石海地,當地的「拍 」就只能採取「剛賴(ㄍㄡㄥˋㄌㄞ^ kou?痯ˋlai^)」、「沉賴 (ㄉㄧㄥˋ ㄌㄞ^) 」的方式進行。後者是把大石頭或塊狀水泥裝進粗索編成的網中,然後載運到適當的海域沉入海底,其功能說淺白一些,它就是漁網的「樁腳」。這些東西一旦沉入海底,就很難再撈起來了。(馬祖的兒童臥倒在地向父母要挾,方言說「賴倒」?衴,語意即取之於此。)前文我舉「(石舟)」字為例,此字國語唸ㄓㄡ,方言音ㄐㄧㄡ。我的推測:可能是有某個地方的漁民採用石頭做「賴(ㄌㄞ^)」來拍(魚酋) ,他們根據實際情形來造字後把字流傳下來,所以,我個人認為「拍 」、「拍(石舟)」是代表兩種不同的打樁方式,然而目的卻是相同的。
三、結論
拍(魚酋),打樁也。經過合理的推測,將ㄆㄚ ㄑㄧㄡ(jiou)寫成「拍(魚酋)」,音義是符合的。寫成拍楸、打楸,雖是有音無義,但也無可厚非,因為這是出於無字可用時的權宜之計,是漢字假借的手法之一。
四、附註
以淺陋之見識度量高深之事理也。撰寫本文的目的,希望能得拋磚引玉之效,經由社會討論,讓鄉親長輩重視此式微已久的傳統謀生技藝,更希望年輕的朋友知曉屬於自己的文化瑰寶。被打入海底的「樁」,用馬祖方言來唸是發「ㄑㄧㄡ」的音,經過構詞後的語流音變,「ㄑㄧㄡ」的聲母ㄑ變成舌尖面的濁擦音,不仔細聽還以為是零聲母,經過田調聽長輩的口音,卻發現它的聲母是隱約存在的,這個濁擦音的聲母有學者用國際音標的「j」來表示。文章中,凡逢與國語注音符號扞格者皆標上國際音標校正之。
( )中的兩個字其實是一個字,它是罕用字。因電腦無此字,只好以如此方式呈現。下同。
賴倒:兒童因淘氣、撒嬌而哭鬧坐臥在地。福州人說ㄌㄞˋㄌㄛ33 ( laiˋlo33),馬祖長樂腔的口音變成ㄌㄟˋㄌㄛ(leiˋlo33)。
◎資料來源:馬祖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