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馬祖報導文學佳作 北竿坂里「十三暝」鬧元宵/陳宜嬪

 

 二○一○年初,春寒料峭,北竿島的年節氣氛,彷彿凝凍在空氣之中。各家戶忙著祭祖、忙著團圓,街道上意外的冷清,三兩行人匆匆而過,靜默是唯一的聲響,村落瀰漫著一股莊嚴肅穆之感;偶爾,幾響鞭炮聲從遠方傳來,增添幾分年氣。但,正月初五、初六之後,村落中原本安寧沉穩的氣息開始轉變,歸鄉的人潮紛紛進駐,隱隱約約之間,感覺到街道開始低語,家戶走動開始頻繁,你能聞得到空氣開始譟動,隨著元宵日子的逼近,「年」的熱度逐漸攀升;正月初十三,坂里村落打頭陣,正式點燃引爆北竿人們鬧元宵的熱情。

 元宵,我國傳統節慶之一;於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舉行各類的慶祝活動,「元宵節」之名由此而來。而馬祖北竿坂里村,農曆正月十三,先行前往白沙村恭請香爐回村,並進行一連串宗教活動,「坂里擺暝擺十三,拍鑼拍鼓響滿山」一諺語,直指出坂里瘋十三的盛景;在我看來,坂里的元宵味,正月十三便已熱熱鬧鬧的進行,而這歡樂氣氛,一路大肆慶祝至十五。

 正月十三的前幾天,坂里的孩童們已在坂里大宅裡緊鑼密鼓的集訓,由村中耆老指導孩子們坂里鼓板的節奏,一聲又一聲,傳送至老遠,元宵的味兒轉趨濃郁。村裡的人們開始從各家戶間冒出,投入籌劃元宵的喜慶工作。除了每家門前早已懸掛的喜氣燈籠,大夥兒分工合作,同心協力在街道的兩旁每數公尺就立起一根又一根的支架,接著,紅紅燈籠高高掛,以一電線貫串,懸掛在支架之間,好像巨型的糖葫蘆似的,色彩斑斕的廟宇旗幟穿插其中,從上坂里一路延伸至道路的盡頭,直至中澳口;今年甚至在街道中較寬廣之地矗立一大塔牌燈門,高聳與屋齊,橫跨坂里主要幹道,氣勢非凡。每個夜晚,繁燈亮起,由大塔牌燈門往下坂里方向望去,點點的燈光,在黑夜的映襯下,壯麗迷人;在漆黑寧靜的大地間,亮起一個又一個橘暖柔和的光芒,為寒夜增添不少溫暖;有時,夜霧在燈火間瀰漫,迷離似幻,這個小村落頓時成為神話故事裡的那個仙境,美不勝收。年後,一旦點亮村莊內元宵傳統街燈,便悄然拉開元宵的序幕,預告熱鬧即將登場。

 十三日一早,天際由青轉白之際,鞭炮已經醒了,它正大聲嘈嘈碎念,預告今日的熱情。白天,村裡的婆婆媽媽已在忙碌,祭祀的食材前仆後繼的湧出,不管是家中的廚廳,亦或是廟裡、坂里大宅裡的供奉桌上,供奉的不是豐盛的菜餚,而是滿溢的祈求,虔誠的祈求上蒼:家人平安順利、島嶼風調雨順,祈求大家都幸福。在這樣忙碌的狀態下,偶爾幾輛小卡車呼嘯而過,十來個敲鑼打鼓者,或坐或蹲,點綴一小段鏗鏗鏘鏘的聲響,不一會兒,隨著卡車的遠離,嘈雜聲就這麼拉淡隱去,然後又歸於平靜,等待下次隆隆的車聲靠近。而坂里的地主神也沒閒著,祂們忙著去其他村落廟宇拜會敬邀,乘著小神轎,帶著自家的孩仔鼓板隊,熱情邀請眾神上門作客。元宵的前置作業就這樣持續進行著,人們忙進忙出的張羅著,宛如不斷累積著油面下對元宵的熱度,等待對的時間點,沸騰。

 昏黃時分,醞釀了一整天的喜慶氛圍開始放肆的張揚。家家戶戶的門前香案早已備妥素果佳餚,長香也已擺放在一旁,長龍似的鞭炮,有的自屋簷垂吊而下,有的就這麼直鋪鋪的躺擺在家門前的街道旁,一串接著一串,綿延不絕,彷彿與一旁的燈籠競爭似的,好像在說:「看誰比較長?」焚燒金銀紙箔的鐵桶放置一邊,然後,等待眾神的大駕光臨,熱鬧一觸即發。

 當隆隆的鞭炮響起,空氣在翻滾、在沸騰,「十三暝」的重頭戲正式開演。各個村落的鑼鼓隊陸陸續續抵達坂里村口,為自家的神明開路,各村的鑼鼓節奏迥異,「鏘ㄉㄟㄉㄟ、起ㄉㄟ ㄉㄟ」、「鏘ㄉㄟ ㄉㄟ、起ㄉㄟ咚」……各式各樣的聲響律動,覆蓋整個坂里,不絕於耳,鑼鼓喧天,大地彷若為之震動,而身立其中,鑼鼓聲猶如最刁鑽的寄生蟲,倏地,鑽入腦門緊扣住聽覺細胞,只能浸淫其中、樂於其中。當各村的鑼鼓隊在狹隘的街道上碰頭時,他們不用靠言語溝通,實際上四周也吵得無法用言語溝通,他們溝通的語言是那獨具風格的敲擊節奏,好似在聊天,好似在互別苗頭,有趣極了!不論是后澳的女子鑼鼓隊,亦或是小朋友所組成的孩仔隊,都各具特色,頗具看頭。當各個廟宇所有的鑼鼓節奏融合在一起時,那迴盪在耳邊特有的空氣波動,就是元宵的節奏。

 緊隨在各村鑼鼓隊後的是各家眾神,有橋仔村的、后澳村的、塘岐村的……好不熱鬧啊!北竿島嶼的「神轎文化」在馬祖群島中是獨樹一格的,四人肩上扛著一座小轎子,神明坐立轎上,前有小香爐,四周布置鮮豔小旗幟,兩人在前、兩人在後,呈一縱線,行動異常敏捷,在民間信仰中,他們是神的代步者,傳達神明的旨意,在整個喜慶活動中,眾神便是乘坐這樣的小型神轎遶境。當各路神明接二連三的抵達坂里境時,坂里的地主神,如:三太子、白馬尊王、媽祖娘娘等,喜孜孜快步驅前歡迎客人,神轎相交接數十秒,有時,兩兩神轎、甚至三個神轎會緊緊靠在一起,如陀螺般旋轉,那無形的神力是隱形的抽繩,神轎不由自主的轉啊轉,轉得人們目眩神迷,轉得人們驚喜連連,村民說,那是神明在敘舊、在聊天呢!有時,會看到神轎在街巷上恣意的直衝往返,有時,會看到神轎激烈的搖晃,人們說,那是神明在表達興奮之情呢!當信徒捻香祭拜時,神轎也會輕輕搖動說謝謝,多麼親切的神明啊!就像希臘眾神一樣,「人」的性格顯而易見,會高興、會直接表達情緒,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好一個有趣迷人的宗教文化。再細看扛轎的信徒,不畏四竄的鞭炮,在煙硝之中,無懼的往前衝,臉上縱使已汗流滿面,表情盡是全然的虔誠、全然的奉獻,若體力到達極限,一旁隨時都有主動的後備支援人員,你可以從這些毫不間斷的繁累工作中,看到村落團結的力量,看到民間信仰的力量,令人動容。

 而各家戶的香案早已久候多時,當夜幕低垂、眾神蒞臨遶境時,小街道陷入了瘋狂,原本端莊優雅的古樸氣質小村,剎那間,癲狂的氣息瀰漫,就連空氣中的波動也激動了起來,信徒焚香祭祀的焚香祭祀,燃放鞭炮的燃放鞭炮,數十分鐘間,鞭炮聲未曾停歇,喧騰不已,霹靂啪啦、霹靂啪啦,聲聲入耳,耳膜遭受極限的音浪重擊;放眼望去,四周霧茫一片,白煙四起,非起霧也,那是鞭炮硝煙瀰漫所致啊!被煙燻的雙眼,甚至無法抑制的流出淚珠兒。但,大批的人潮仍在街道上漫走,大夥兒臉上毫無忍耐之情,穿著暖衣、掛著微笑,或捻香或膜拜,即便需要摀住耳朵也不捨離去,就算忙完手邊的祭祀工作,仍停留在巷弄間觀看,看著神轎來來往往,融身於漫天的煙霧之中,氣溫雖低,但減不了大家過元宵的熱情,浸淫在這濃郁的過節氛圍之中,大夥兒正共襄盛舉瘋十三、鬧元宵啊!

 熱鬧過一輪之後,喧鬧的氣氛暫歇,遶境隊伍開始整隊,整裝待發,有的拿立牌、有的擔花籃、有的舉長龍,還赫見協助支援的阿兵哥也站在隊伍之中,真有前線戰地的特色!當然還有各家鑼鼓隊護送著自家眾神,大家身穿古色古香的服飾,流露出一股傳統的氣氛呢!一大票人馬就這麼浩浩蕩蕩向白沙村落方向前進,長長的隊伍,延伸再延伸,彷彿看不到盡頭似的。隊伍之中,最醒目的莫過於各式神偶啦!有逗趣好玩的,像是一手拿著酒、一手拿著榕樹枝的「保長公」,擔任著清道夫的工作,為神明們開道,一路上搖搖擺擺,就像真的喝醉酒似的;「跳孩仔」就像天真可愛的孩子般,一路上碰碰跳跳,可愛的肢體動作,吸睛程度百分百;有莊嚴肅穆的,像是「七爺八爺」與「元帥」等,當祂們大搖大擺經過身旁時,總是望之儼然,投以無比的尊敬;有時,一些頑皮的孩子會故意趨近碰觸這些神偶,神偶會友善親切的做出一些好玩的動作逗弄孩子開心,有些孩子會笑得樂不可支,有些孩子會瞪大雙眼,露出飽受驚嚇之狀,有些孩子還甚至會被嚇得哇哇大哭,一路上有趣的事不斷,歡笑聲不斷。除了遶境隊伍之外,在旁、在後跟隨的是湊熱鬧的人們,人山人海,幾乎是全島出動,彼此之間共構了一條長長的人龍,舉目遠遠一望,整個道路萬頭竄動,燈火通明,和烏黑的天色呈現強烈的對比,身在其中活動的人們,躍然其上,畫面生動活潑極了。

 在行進的途中,火樹銀花的夜空總是引得人們駐足欣賞、驚嘆聲連連。那是一群國、高中孩子所負責的工作,孩子們聽從村裡長輩的指揮,穿梭於隊伍前半段,提醒周遭遶境人們小心,並掌握適當時機燃放煙火。咻-碰-咻-碰-引得人們昂首仰望,只見數枚煙彈快速的往夜空中衝,拖曳著一白白的煙痕,不一會兒,爭奇鬥豔的煙花在黑黝黝的夜幕上綻放,東一朵、西一朵、南一朵、北一朵,夜空花園開幕啦!圓形的、星星狀、毛絨絨的……各式各樣,無奇不有;只不過,煙花生命短暫,數秒之間,花開花落,一個生命消逝於瞬間,然後,在另一個角落展開新的生命,此起彼落,目不暇給。如此短暫的煙花,與之輝映的是代代相傳的宗教信仰;煙花瞬眼板落,元宵節慶卻是年復一年流傳千載,須臾與永恆,交織共組了一個美麗的現在。

 行進一公里左右,遶境到達了白沙村落平水尊王廟,繁瑣的宗教活動熱鬧滾滾的進行著,有趣的迎神畫面又一次的上演,真叫人百看不厭,然後祭祀迎香爐,接著馬不停蹄回駕坂里。歸返坂里的回程顯得比來時路漫長,大夥兒好似有些累了,氣氛不再那麼喧鬧,有那麼一股降溫休息的氛圍,間歇穿插一、兩枚美麗的煙火,為大家打打氣,鼓舞士氣。大夥兒拖著有點疲憊的身軀,一步一步往來時路歸去;大人們還能打起精神、強逞勞累,孩子們可不,累就是累,無法裝模作樣,在鼓板隊服務的孩子們,臉上是藏不住的倦容,再小一點的孩兒,早已趴在爸媽溫暖的肩膀上沉沉睡去;縱然如此勞累,一路上沒聽到一句怨言,只因,大夥兒是心甘情願的參與此年度盛事。

 當長長的隊伍返抵坂里村落,精采的活動又再掀起另一波高潮,好似為大家打了劑強心針,大夥兒的精神又回籠了。每家每戶門前都備有一鐵桶,鐵桶中焚燒的不僅是金銀元寶,還有一堆又一堆的乾草與五穀糧秣,別覺得奇怪,這是坂里特有的「馬糧文化」,是供奉給白馬尊王的座騎—白馬享用的,坂里村民不僅虔誠的信仰白馬尊王,還貼心的連祂的座騎都照顧供奉呢!這可是有淵源的,坂里中澳境白馬尊王傳承長樂市鶴上鎮旒峰白眉村白石境射鱔尊王祖廟供奉馬草的傳統,於十三暝時獻祭。在街道較寬廣處,用紅磚砌出一個直徑約略兩、三公尺的大圓,圓的周圍環繞著一圈又一圈的鞭炮,祭祀儀式開始了,大圓內點燃乾草,然後小神轎圍著大圓跑、圍著大圓轉,扛轎者的腳下,是一朵又一朵的鞭炮花火,場面懾人;接著,只見人們不斷的將乾草擲入,期望白馬吃得好、吃得飽,不一會兒,熊熊火苗竄出,焰焰火光映在四周圍觀的人們臉上,大家開心的笑著、鬧著,滿是幸福的味道。

 「馬糧」活動結束後,接著進行一連串的表演活動。首先,各鑼鼓隊登台獻技,展現各個廟宇獨特的鼓板節奏,后澳女子鼓板隊率先登場,咚咚鏘鏘,節奏鮮明,獲得滿堂彩,坂里村、橋仔村、塘岐村的廟宇鼓板隊,大多由學童組成,看著孩子盡自己的力量努力敲擊,雖偶有出錯,但每一支隊伍都獲得如雷的掌聲,得到台下觀眾的肯定。接著上場的是后澳村楊公八使廟的三尊Q 版神偶,分別是媽祖娘娘、千里眼和順風耳,跟著韓國流行舞曲「sor-ry、sorry、 sorry 、sorry……」的節奏,扭扭腰、晃晃屁股,逗趣的律動、滑稽的舞步、創新的表演,得到不少笑聲,獲得大小朋友的青睞,表演結束之後,還爭先恐後與之拍照留念,流連不去。

 活動靠近尾聲,坂里廟方以送神儀式恭送其他村落的眾神們相繼歸去;這一晚,賓主盡歡,人們如是想、神明也應如是想。終於,曲終人散,人潮漸漸退去,巷弄中又靜了下來,人聲鼎沸消失了、車水馬龍消失了,街道上留下的,是一地的鞭炮碎屑,滿地的紅,是喜慶的紅,是元宵的紅;明亮的街道暗了下來,但坂里大宅與廟宇中,仍是燈火通明,坂里村民的元宵活動還沒結束!他們還要「擺暝」呢!馬祖所謂的「擺暝」,就是馬祖福州話語中的「整夜祭神」之意。各家各戶準備寫上每戶家長名字的大紅蠟燭,放進坂里大宅與廟宇的供桌上,信徒們輪流守夜,整夜燈火不熄,虔誠祈求來年平安順遂、好運到。此時,喧嘩已逝,靜謐的力量又再次籠罩村落,隱約搖曳的燭光,是村民祈求的信念,真摯而純綷,迷人極了!

 夜,深沉了,人們睡了、神偶睡了、整個村莊都睡了,大地一片安寧,只有燈籠還醒著,只有廟宇和坂里大宅還醒著,守護著沉睡的大夥兒。北竿坂里「十三暝」鬧元宵,至此畫下一圓滿的休止符,但是,人們對於元宵的熱情並未畫下休止符,它潛藏在每個村民的血液之中,不管是在地的居民,亦或是外出的遊子,每個人的身體基因之中,都存有對這份土地、這份信仰的認同,也因如此,每年農曆正月十三,吸引大批在地鄉民與歸鄉遊子的熱情參與;也因如此,年年都有新血加入傳承;也因如此,每年坂里的「十三暝」鬧元宵都熱鬧滾滾的上演著。我相信,這個特殊的馬祖在地風俗,會這麼永續相傳著。


 

◎作者簡介—陳宜嬪
 馬祖人。
 生於南竿、長於南竿。
 現在,生活於北竿。

得獎感言:
 記得剛來北竿的那一年元宵,看著小神轎在漫天的鞭炮煙硝中旋轉、奔馳,那極富張力的畫面,真讓人著迷;年復一年上演的元宵慶典,猶如最上等的創作品,總是讓我百看不膩。今年,坂里十三暝盛大舉行,活動之後,總覺得生命中曾遇見的美麗,應該留下些什麼印記吧!純粹記錄我所看到的、我所知道的精采,以為紀念。感謝主辦單位及評審,感謝能與此一盛事相遇。

 

◎資料來源:馬祖日報

 

 

 

 

建議使用Chrome 瀏覽器 最佳解析度 1280*1024 監造者:連江縣政府教育局
地址:馬祖南竿鄉介壽村76號 Tel : 0836-22067 FAX : 0836-25582
URL: http://www.matsudialect.org/
COPYRIGHT (C) 2020 DESIGNER:KIWI MUSI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