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大澳──石屋飄溢杉木香/林錦鴻
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想再書寫這裡,對我而言閩東石屋潛藏生活動能。
牛角村現在的地名為復興村,馬祖地方歷史工作者賀廣義先生,曾寫詩標題為「該以多少時光訴說一條石階」,詩裡娓娓敘來這漁村煥發的生命、歲月刻痕留下的爛漫。我們端看石頭屋如凝結的音樂,杉香奇想成清香飄逸的長髮。
我建議這個村莊是到馬祖一定要來散步的地方,這種散步能養成堅毅的態度,因腳踏石地,反作用力之散步可以讓我們學習謙卑,卻不會有壓力的經驗累積。夜晚在大澳老街跺步的私密,是馬祖時髦文青都做過的事,以前的句點可能是漁寮咖啡屋,最近的終點則是牛嵐民宿,很喜歡在此一樓泡茶交流的感受,如果不會吵到旅客總想徹夜閒聊,基於尊重都不會太晚,或於夏夜在戶外椅區吹南風,牛背嶺上明月搭配涼爽夜晚時程,眺望北竿島燈火與東海浪聲,根本是經典廣告橋段嗎!
大澳街商多已凋零,新一代活躍於桃園台北或去世界,在街中幾個屋子經由馬祖城鄉工作室修繕後,原屋主轉租給不同房客,最為呈現世事流轉,但都很藏風聚氣。原城鄉工作室辦公所曹鐵忠家族的老屋,內含閩東完美中庭,已是工人們的居住地;街中央的一間大宅經修整後,一度成為馬祖留學西班牙畫家曹楷智的工作室,後屋主轉租給藝思意斯設計工作室,現在則為台灣某健康基金會馬祖辦公室,前院旁種植的幾顆紫株花,配上略帶駱黃色的亂石砌,高雅中透出點富貴氣。
沙灘上總是故事發生最多的地方,五月一夜藍眼淚多發的時間,追淚族背有各式電子工具想要記錄,對喜愛田園的畫家林銓居先生,不知道這項活動會不會太華麗;我在這裡卻看到一對母女,沒有拿起相機,靜靜的望著海,似乎看得很遠,很享受這一刻,是對明白人,美麗存在心裡最是溫馨。
在海島有杉木的地方就有文氣,海島風多文氣亦如此不易聚合,因此一段時間文友們必定會來此,尋找一石屋空間,或坐或食,或書寫或繪畫、或者放聲歌唱。馬祖因山勢陡峭,村莊的中心通常是水流之地,一般也俗稱大排溝,經過整理成了村裡的商業中心,依嬤的店、漁寮書齋啤酒屋頗受歡迎。暑期將迎來白靈、羅任玲等文學家的進駐,不知會增添何種氣息,或是成長變化。
近些年來的發展,社區營造中心成了村裡新的文化中心,並且成員更加精英化,廟宇成了文化資產,以往廟宇是村莊唯一的文化中心,兩方文化社群如何融合很重要。因修繕公共回饋期到期,通往老廟與沙灘的路旁大宅,未來成牛角村的社區營造中心所在,村裡朋友們商量著如何利用假日來佈置一翻,在看視時,我努力的多吸了幾口新修杉木透出的珍貴清氛。石屋外的野地上常長著一些野花,蕨類,或散落一些石子,我想就如同一慣用這些材料,塑造成石屋空間的桌上插花,使用最在地的材料,也可適當配些新材,文化深耕要讓老文氣和新文氣融合,如同李漁、達文西的廚藝觀點。
資料來源:http://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11&t=125479
|